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



当前位置 :首页 » 新闻资讯 » 业界新闻

淘宝 、抖音 、拼多多...电商价格战,真的要结束了吗?

发布时间:2024/8/3 11:27:00   信息来源:刘润

淘宝、抖音、拼多多...电商价格战,真的要结束了吗 ?


最近,很多人都关注到了一件大事 :多个电商平台宣布,重回“GMV逻辑”。先是618结束后,淘天集团召开了一场商家闭门会 。会上公布了一个决定:弱化以“五星价格力”为核心逻辑的权重分配体系,改回按GMV分配。7月初,抖音集团也宣布不再将“价格力”作为第一优先级,而首要追求GMV增长。前几天,财经媒体晚点LatePost报道,连“卷王”拼多多都调整了业务重点,将GMV作为第一目标。


一时间 ,网上讨论不断。吐槽与诉苦齐飞,困境共希望一色 。有人认为这是价格战终于打不动了、有人认为这是政策层面出手,在“拨乱反正” 、还有人认为价格内卷只是商业历史上的一段“弯路 。我知道这大半年来,大家都饱受“价格战”之苦。以至于每次发拼多多相关的文章 ,评论区都是批评一片。但我发现,其实很多参与讨论的人 ,都没有透彻的理解究竟什么叫“GMV逻辑”,它和此前的逻辑究竟有什么不同 ?这种改变又意味着什么 ?今天,我想用一篇短小的文章 ,把这件事情给你分析清楚。首先我们要知道,对于所有电商平台而言,它经营逻辑中的关键一步,叫“流量分发” 。什么叫流量分发?比如你今天发现吹风机坏了,想上网买一台新的。当你在电商平台中搜索“吹风机”三个字时,平台究竟让哪位店家的吹风机 ,显示在首页最前端 ?想想看你的网购流程 ,是不是显示在最前端的链接,能获得你最高的注意力,你点击购买的概率最高?没错 ,靠前的位置 ,就是比靠后的位置,具有更高的成交概率和商业价值 。究竟让哪家品牌登上靠前的搜索位 ,就叫“流量分发” 。不信你试试看,今天你上淘宝、京东 、拼多多分别搜索“吹风机” ,显示的结果一定是不同的。


在拼多多 、京东、淘宝,分别搜索“吹风机”不同的流量分发逻辑 ,就会造就不同的平台生态。具体的算法上,会有很多的细节调控 。但从大的方向而言 ,流量分发逻辑 ,总共有3种。1、出价高者得2 、转化率高者得3、GMV高者得什么叫出价高者得?就是对搜索页面的结果,进行广告竞价排名。你想让你的吹风机 ,排在消费者搜索“吹风机”这三个字时的最前面?那就出价吧。平台上有200个吹风机商家 ,那就一起出价,谁付的广告费越多,谁就靠前。这就叫“出价高者得” 。这种模式,可以让平台收到最高的广告费。在早年,也确实有一些平台是这么做的,它会毫无节制的采用“出价高者得”的逻辑,但显而易见,它会反向筛选出最会减少成本、偷工减料的商家 ,因为他们的支付能力最强,最有利润空间支付高额广告费。因此,如今各大平台通常在“广告位”这件事上 ,需要极其克制 ,仅开发出有限的竞价广告位 。否则这种模式一定会劣币驱逐良币,最终走向用户的对立面。所有以挣广告费为第一目的的平台,最终会死于广告费。于是,就诞生了后两种主要逻辑:转化率高者得 ,和GMV高者得 。什么叫转化率高者得 ?这就要先解释什么叫“转化率”。今天 ,有1000个消费者到电商平台上搜索“吹风机”三个字 ,那是因为有1000个人产生了购买吹风机的需求 。如果最终有200个人下单购买。那意味着什么?一方面 ,当然意味着有200个人买到了心仪的产品 。但另一方面 ,这意味着有800个人明明有需求 ,明明看到了首页的吹风机产品,却没有购买。对于平台来说 ,我把流量给了你 ,你却没能吸引用户下单,完成转化,那这些流量,就等于被白白浪费掉了 。那怎么办 ?平台就开发出了“转化率高者得”算法 。两家吹风机厂商,你们赛马。同样有100个消费者看到你们的界面,A品牌有10个消费者下单,B品牌有20个消费者下单。那对不起,A就必须排到B的后面 ,因为B品牌比A品牌更能“转化”流量。这种逻辑下,筛选出的会是什么样的品牌?大概率是价格更低的产品。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,越贵的产品,消费者下单时的顾虑天然就会更多,转化率自然就会更低 。价格,大部分时候都是转化率中的重要因素 。但这一定会带来一个问题,一方面,价格注定会无尽内卷,就像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一样 。另一方面 ,这些低价产品成交数量可能很高,但因为单价低 ,成交总额同样可能很低 。这可怎么办 ?别急,还有第三种逻辑:GMV高者得。这需要我们先了解什么叫“GMV”。GMV的全称是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,中文名为“商品交易总额” 。你可以简单理解为“商品总共卖出去了多少钱”。2000块钱的戴森吹风机,卖出去了2个 ,GMV就是4000。20块钱的白牌吹风机,卖出去了100个,GMV也只有2000 ,比前者要低 。这种逻辑下,平台会将流量更多给到戴森,因为戴森吹风机单价更高,卖出去一个,就等于100个白牌。好,现在让我们对比一下“转化率高者得”和“GMV高者得”这两种逻辑 。你可以这样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 :转化率逻辑 ,是将所有的消费者看成一个整体,这种逻辑下 ,会让最多数量的消费者 ,买到心仪的产品 ,满足他们的需求。GMV逻辑,则是将所有的商家看成一个整体,这种逻辑下,会让所有的商家 ,集体卖出最大货值的产品 。假设同样有1000个用户搜索,这两种逻辑产生的结果会大不相同。


转化率逻辑,注定会筛选出更多的白牌 ,因为白牌普遍更便宜、转化率更高。GMV逻辑 ,将注定会筛选出更多的品牌 ,因为品牌普遍单价更高 、GMV更高。这两种模式谁更好 ?其实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 ,都是在不断地动态尝试中去摸索、调整。但过去一段时间内,确实各个平台,都在集体偏向转化率逻辑。比如淘宝提出的“五星价格力”,比如抖音的“价格力”,比如拼多多此前推出的“自动跟价”,本质都是在用价格这个指标,吸引更多的有效用户量,提高平台整体的转化率。但随着时间的进程,这种模式的一些问题显然被不断凸显了出来。比如,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,转化率模式,会降低社会总体的消费总额 。宏观经济学界一直有一派观点:当人类进入“生产大于消费”的时代后,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就不再是生产 ,而是消费 。或者说,稀缺的不再是产品,而是“产生消费的场景”。转化率逻辑,实际上相当于“消灭”了消费者原本更高的需求 。这1000个消费者,原本可能有100个人会买品牌。但如今却有80个人转买白牌。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,这部分消费需求 ,相当于“灭失”掉了。当然,宏观经济上的问题,从来都充满了争议 ,难有定论。但对平台而言 ,至少有着一点最切实的问题 :这种模式会大幅降低平台GMV,进而降低收入 。而目前电商平台最主要的盈利模式,是“抽佣”。抽佣,就是从GMV中抽取一定的比例 ,GMV下降 ,就意味着平台收入的大幅降低 。而且,还没结束哦 ,平台的另一大收入 ,是广告费。而前面说到,转化率逻辑 ,注定会对白牌有利、对品牌不利。但哪一类才更有动力和资金去投广告?显然是品牌对吧 。品牌商赚不到钱,广告费收入也会随之下降 。所以我们看到,过去一段时间 ,对这些大型电商平台而言,要不要跟进“转化率逻辑”,真的是一场“艰难的抉择”,跟进也不行、不跟进也不行 。不跟进,消费者被抢走 ,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础会被逐渐蚕食。没办法了,先跟进再说吧。结果一跟进,效果还没看到,GMV和收入先立即大幅下降,杀敌二十,自损八百。这么下去,没准“死得更快”。唉,赶紧往回拉吧 。商战,就是这样残酷的进退两难 。最终我们看到  ,或许是有来自宏观经济层面的压力,或许是几家平台之间的某种默契。但总之 ,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回归GMV逻辑,这才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这一系列新闻。文章的最后,我想说,我看到很多人评论,这是价格战结束了、“内卷的时代”结束了。我觉得这种说法并不对。大部分人口中的内卷 ,只是一种竞争。只要自由市场存在,竞争就永远会存在。无非是卷的领域,可能在价格  、可能在效率、可能在服务 、可能在创新 。在高速增长的时代,你只需要选对了领域、踩中了风口,不需要做到尽善尽美,也能随着时代一起高速增长。而当我们进入“增长收敛”,你必须要在至少一个领域“卷”到完美 ,甚至是在多个领域尽善尽美 ,才能保证不被市场淘汰。否则,消费者凭什么要选择你 ?大部分人对内卷的吐槽 ,只是因为“平庸也能成功”的时代过去了。电商平台回归GMV逻辑 ,并不会让你过的更舒服,只是会将竞争转向别的维度。但在别的维度 ,你真的确定自己有优势吗 ?这句话 、这些问题,与你共勉 。

P.S.

哦 ,对了。

我们的2024“进化的力量·刘润年度演讲” ,正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 。

今年,我们年度演讲的主题词,是:总会花开。我们的内容形式 ,也会从往年的“趋势+潜在机会”,改变为“难题+解题思路”。

我们也希望,这样的改变 ,能帮助你先过好眼前的难关。

现在,我们也正式开放了直播预约通道。点击下方按钮,即可免费观看2024刘润年度演讲。

好了 ,我的朋友。期待你能持续关注2024“进化的力量·刘润年度演讲”。

10月26日下午14:00,我们,年度演讲见!



XML地图